上海外高桥保税区 出租
暂无价格

物业类型:

孵化器

物业管理费:

暂无信息

占地面积:

暂无信息

开发商:

暂无信息

电梯:

暂无信息

车位:

暂无信息

地址:

澳尼路 【查看地图】
电话  电话  400-969-9082

全程服务免佣金

园区简介
  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是199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全国第一个规模最大、启动最早的保税区,集自由贸易、出口加工、物流仓储及保税商品展示交易等多种经济功能于一体,外高桥保税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已开发运作区域8.5平方公里。
  截止2003年末,保税区累计批准投资项目7054个,吸引投资总额86.81亿美元,投资者来自世界75个国家和地区。世界500强的跨国公司中已有99家进驻保税区。保税区投资企业共与世界上129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进出口贸易往来。
  外高桥保税区管理委员会是上海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统一管理保税区的行政事务及社会发展。
  二〇〇三年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在市委市府、区委区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根据市和新区的整体工作部署,紧紧围绕“服务年、创新年”的主题,积极推进制度创新,坚持先行先试,扩大招商引资力度,增强保税区综合竞争能力,优化综合投资环境,降低企业运作成本,深化功能开发,在国际贸易、出口加工、现代物流三大功能的开发拓展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使保税区的综合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健康、持续的增长态势,主要经济指标的年均增幅保持在20%以上,保税区已成为推进全市和浦东新区新一轮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〇〇三年,保税区共实现:增加值323.18亿元;销售(经营)收入2268.06亿元;工业总产值414.45亿元;进出口货物总值209.28亿美元,其中出口48.52亿美元;各类税收收入总额225.12亿元;新增投资企业1053家,吸引投资总额13.60亿美元;港口吞吐量1627.2万吨;集装箱货物吞吐量202.7万标箱。
地理优势
  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位浦东新区前沿,处于黄金水道和黄金岸线的交汇点,面对良好的深水岸线,背依富饶的长江三角洲腹地。
  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地理位于上海高桥镇旁,仅隔一条马路(杨高路)。高桥镇则高桥建制于宋代,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经济百强镇”,"国家卫生镇"以及上海的长寿之乡。镇内有三星到五星级宾馆近10家(包括假日皇冠酒店,正地豪生酒店等多家顶级酒店),酒吧一条街,以及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等综合医院,并拥有上海示范幼儿园若干,市重点小学,及两所上海区重点初中及高中等设施。
  外高桥保税区交通极为便利,过了杨高路就是设施完善的高桥镇;从外高桥到五角场经济圈仅15分钟车程;到复旦,同济,第二军医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电力大学,上海海洋大学等高校本部仅需10~20分钟;沿着张杨北路开车15公里可直接进入陆家嘴金融区;而到外滩的车程也不到25分钟。
  自然地理条件
  地处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海拔4-5米,平均潮位3.25米,深埋320米土体,主要是第四纪黏土与砂性土交互沉积的地层,属非地震多发地带。该地区属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全年季候温和湿润,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吹西北风,年平均气温16℃左右,一月最低,为-3℃,七、八月最高,约28℃。雨日140天,主要集中在5-8月,年降雨量1500毫米,无霜期约280天。
  港口
  外高桥港区连接长江深水岸线与外高桥保税区,西距吴凇港口约7公里,东距长江出海口约85公里。已建成一期(顺岸式码头岸线900米,吞吐能力为120万TEU,3个集装箱泊位。)、二期工程(顺岸式码头岸线899米,吞吐能力为80万TEU,2个三、四代集装箱泊位和1个第一代集装箱泊位。),拟建三期(顺岸式码头岸线680米,2个三、四代集装箱泊位。)、四期工程(总工程岸线总长4.6公里,一期拟开发1250米岸线,年通过能力100万TEU,拟建4个三、四代顺岸式集装箱泊位。)。外高港区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组成部分,已成为外高桥保税区国际贸易、保税仓储、物流分拨的重要枢纽。
  运河
  贴近保税区东边的外环运河,连通长江和黄浦江,河宽44.5米,具有300吨级的驳船能力,是保税区货运经内河运输的主要通道。
  机场
  上海虹桥国际机场距保税区约36公里,汽车从保税区至国际机场只需40分钟;浦东国际机场位于保税区东南面,车程20分钟即可到达。
 
招商产业
  依托浦东开发开放的优势,坚持对外开放的宗旨,十六年来外高桥保税区经济快速发展,形成了以国际贸易、现代物流、先进制造业等三大功能为主的口岸产业。
  国际贸易业
 
  保税区国际贸易产业经过了起步、探索创新和规模形成三个阶段。1992年初,我国第一家外商独资贸易企业——日本上海伊滕忠商事有限公司经外经贸部批准在外高桥保税区注册。90年代后期,保税区贸易功能日趋成熟,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贸易企业纷纷在原有业务的基础上大规模开展分拨业务,分拨面也从单一的国内市场逐步向国际市场拓展,使外高桥保税区成为跨国公司跨区域的货物集散中心之一。贸易企业在保税区综合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2006年保税区内从事进出口业务的贸易企业已超过2700家,已同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贸易往来。完成进出口总额448.57亿美元,同比增长27.2%,占浦东新区的42%,占上海市的19.7%,占全国保税区的41.3%,其中进口331.37亿美元,同比增长29.4%。保税区贸易企业共实现商品销售额3980.91亿元,同比增长18.6%,占全国保税区的55.1%。在中国经济日益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依托保税和非保税贸易结合所形成的产业链优势,外高桥保税区的跨国贸易企业将其功能提升为中国区乃至亚太区的营运中心和销售总部已成为发展趋势。
  现代物流业
  保税区成立初期,区内部分企业就开展了以保税仓储为主的物流业务,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保税区物流业务又拓展到仓储配送。在商务部(原外经贸部)和交通部等部委的积极支持下,全国保税区第一家中外合资的物流企业——上海外红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设立在外高桥保税区。九十年代中后期,基于外资企业市场运作的需求,以“保税——滞后纳税”为特征的分拨运作模式在保税区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和壮大,为国外商品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高效的流通渠道。在分拨业务的刺激和带动下,第三方物流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外高桥保税区已基本形成了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主体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集聚了包括美国APL、英迈,荷兰TNT,日本近铁、通运和德国飞鸽等世界知名物流企业在内的1000多家物流仓储企业。新批物流项目占保税区各类项目的比重不管是在数量还是在投资额度等方面都呈现快速发展态势。2006年保税区物流企业完成营业收入1770.59亿元,同比增长24.1%;实现增加值203亿元,同比增长17.6%,占外高桥保税区增加值的30%。物流服务功能的辐射范围已经扩大到长三角地区。2006年外高桥港区吞吐量仍然保持稳步增长,1-5期全年完成货物吞吐量11344万吨,同比增长6.6%;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372.9万标准箱,同比增长7.9%,占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的六成。随着“区港联动”的实施和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步伐的加快,将进一步促进国际港航产业与外高桥现代物流产业的联动发展。外高桥保税区的物流产业将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物流供应链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跨国公司在我国及亚太地区的采购中心、配送中心及物流中心的主要聚集地之一。
  先进制造业
  保税区加工制造业最初的业态是简单的来料、进料加工和轻纺家电产品加工。90年代中期,保税区紧紧抓住世界制造业向中国快速转移的机遇,积极优化产品结构,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了由英特尔、IBM、惠普、飞利浦、安靠等企业组成的微电子产业群,形成了由德尔福、伊顿、通用等企业组成的汽车零部件加工制造、研发及分拨产业群,先进制造业已成为保税区出口加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2006年包括12家高新技术企业在内的240多家出口加工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19.59亿元,占全国保税区的21.3%。保税区加快了对长三角地区的功能辐射,形成了与长三角地区相配套的较为完整的加工制造链和产业体系。保税区的现代加工制造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将符合跨国公司实现全球资源配置的运作模式的需求,实现从单纯的加工制造向发展现代制造业和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并举的转变,形成高附加值的制造与服务相结合的产业,并成为跨国公司跨地区加工制造的订单中心、技术服务中心和研发中心。
 
周边配套
  生产生活服务设施 至1995年底,保税区累计施工各类建筑456.3万平方米,完成房屋竣工面积176.86万平方米。其中:工业厂房竣工面积81.28万平方米,占45.9%。仓库竣工面积27.28万平方米,占15.4%。1995年,外高桥大厦和汤臣国贸大厦的竣工并投入使用,标志着保税区C区(贸易区)功能开始运行。封关区域对面,隔杨高路,是保税区的配套生活区。一个总投资达3.2亿美元,建筑面积为44万平方米的高级住宅小区——上海阳明山庄已于1994年动工兴建。由保税区开发公司投资兴建的2.2万平方米商业一条街上,商场、菜场、饭店,理发、照相,娱乐城近10家商业服务设施已全部投入营业。由开发公司与香港申高国际有限公司合资兴建的三星级外高桥公寓酒店已投入使用。该酒店拥有各型豪华套房108套,可容纳400人的大型宴会厅,设备齐全的大小型会议厅、购物中心、商务中心以及歌舞厅、咖啡厅、西餐厅。具有特色的大型俱乐部拥有10多处室内外网球场、游泳池、保龄球馆等。保税区内还有外高桥实验小学,该校是一所有语音教室、各种体育设施等教学设备较完善的可寄宿全日制学校。
 
  海关和金融机构 1992年4月8日,上海海关驻外高桥保税区办事处挂牌对外办公。1995年正式成立上海外高桥海关。外高桥保税区海关于1994年在全国率先建成使用EDI报关系统,实现海关报关当场办理。在海关监管方面,推出6项改革措施:实行以备案制为中心的货物进出境申报制度;简化加工、贸易货物登记核销手续;试行区内宽松、卡口管住的管理方式;扩大EDI系统联网企业;建立海关与各管理部门、企业的谅解备忘录合作制度;开展区内企业普查,加强对区外经营企业的管理,打击走私等。同年,保税区港区的海关业务也划入保税区海关管理。
 
  1991年,工商银行等5家支行首批进驻保税区。至1995年底,保税区内已进驻工商银行外高桥支行、中国银行外高桥支行、农业银行外高桥支行、交通银行外高桥支行、发展银行外高桥支行、建设银行外高桥支行、招商银行外高桥支行、人民保险外高桥支公司及太平洋保险外高桥营业所等金融机构。
政策优惠

  优惠政策 中央给予浦东新区及保税区的各项优惠政策大致包括:税收优惠政策,凡在保税区内从事各项经济活动的企业,均可享受15%的所得税优惠;贸易开放政策,进区企业均有国际贸易权;海关监管政策,外国商品可自由进出保税区,免收进出口关税和许可证。国内商品进保税区则同出口,进入保税区的人员享受落地签证的待遇;货币管理政策,区内企业实行现汇管理,企业外汇全额留成。各种外币可在区内自由流通、自由兑换,外资企业所得的外汇收入可自由汇出境外。保税区享有自由贸易优惠条件,即区内货物进出自由,免领进出口许可证和免关税;外汇自由流通;货物储存自由;客商出入境方便,可以从事进出口贸易、转口贸易、国际服务贸易、仓储展示、出口加工以及港口运输等。1994年,保税区推出有关进一步发挥和鼓励出口加工的12条政策,并出台了保税生产资料交易市场的8条政策。

地图
租购在线咨询 全程服务免佣金
发送验证码
提交成功 提交成功,专业顾问会尽快与您联系!
咨询热线 咨询热线 400-969-9082
展开客服